2024汽车规划(2030年汽车市场)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2024汽车规划,以及2030年汽车市场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一、新车|比亚迪2024新车规划,仰望轿车登场,还有皮卡助阵
作为国内的头部车企和新能源技术的领头羊,比亚迪每发布一款新车都会引起大家的关注,并且大多都是叫好还叫座的车型。在2023年,比亚迪全年的累计销量达到了3024417台,同比增长了61.8%,问鼎中国汽车品牌销量第一、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等多个第一名,同时还进入了全球10大车企的排名当中。2024年比亚迪还会继续成为“自主品牌一哥”吗?希文觉得概率很大,因为以下这几款即将在24年发布上市的比亚迪新车都充满了亮点,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家还记得在去年比亚迪智能车身发布会上,有一台“缺了一个轮胎的”车型蹦蹦跳跳开上舞台的场景吗?这台车就是搭载了云辇系统的比亚迪高端品牌车型仰望U9。在去年的12月份,仰望U9正式在工信部申报。
从申报的图片来看,仰望U9整体的造型与此前发布会上发布的差别不大,车头采用了超跑常见的楔形设计,充满了运动感和冲击感。两侧“C”字形的大灯非常显眼,属于仰望系列的家族式设计了。黑色的车顶为碳纤维材质,可以减轻重量同时满足强度。
在车尾部分,仰望U9上方采用了贯穿式的尾灯设计,仰望的厂辉在中间十分亮眼。尾灯之下,左右两侧分别为仰望U9的品牌和车型标识,下方为超跑常见的扩散器设计,中部有一条竖状的雾灯设计。
内饰方面,仰望U9采用了对称式的布局,主副驾前方均有一块面积不小的显示屏,分别显示行车信息和娱乐信息。T字形的中间区域造型细长,集成了车辆的控制区域。
动力方面,仰望U9将基于易四方平台打造,将和仰望U8一样搭载“四轮四电机”技术,电池则是搭载比亚迪的看家技术“刀片电池”。在悬架系统方面,仰望U9将搭载云辇-X技术,实现紧急情况下三个车轮也能实现车辆的平衡,提供驾驶员驾驶到安全区域的条件。
在能够量产的超跑领域,自主品牌长期处于一个空白的阶段,比亚迪算是率先补充了这一个空白,你认为仰望U9的定价会是多少呢?
看完了仰望的旗舰跑车,接下来看一款离我们距离更近的轿车车型仰望U6。大家知道吗,在比亚迪汉车型出来以前,国内的中型轿车市场一直都被合资品牌的车型所垄断,直到汉车系的出现,才打破了这一格局。虽然对于汉这一款车型的争议较多,但也成为了买中型轿车时绕不过的一个选项。
比亚迪或许是想更进一步,从原先汉对比日系御三家,升级到对比豪华品牌“34C”的级别,于是乎推出了仰望U6这个车型。从外观上看,仰望U6整体的轮廓与造型接近比亚迪的海豹。在具体的设计语言方面,采用了和仰望U9、仰望U7同款的C字形,点亮后可以增加辨识度。
据网上流出的资料图片,仰望U6还将搭载电子外后视镜,进一步降低风阻,能够达到0.195cd。侧面的造型整体成俯冲式,向前冲刺。
在内饰方面,仰望U6将采用仰望U8同款的向上凸起的曲屏设计,同时副驾前方也保留了娱乐屏幕,内饰配色也有“帕梅”相近的“波尔多红”配色,看样子是吃准了年轻人的市场。
在动力方面,仰望U6将会搭载前后双电机的配置,将搭载云撵底盘技术,采用刀片电池,加速能力达到3秒级。希文点评,仰望U6和仰望U7刚好卡在了自主品牌最卷的车型和价位段,有已经上市的极氪007和接下来发布的领克07 EM-P系列。在这个级别既要有亮点,也要有价格上的诚意,大家不妨一起期待一下。
三、比亚迪秦L:首款A+级轿车,秦PLUS升级版
前面我们提到,比亚迪的销量在23年突破了300万台,在这300万台的销量里,秦PLUS DM-i和宋PLUS DM-i占据了绝大多数。在体验完秦PLUS DM-i后,希文认为对比同级别的吉利银河L6、五菱星光之后,秦PLUS DM-i的产品力确实有需要提升的地方。
是否是比亚迪的产品经理们听到了呼声,在2024年,比亚迪将推出一款秦PLUS的升级车型秦L。前段时间,秦L的路试图片曝光,虽然车身覆盖了大量的防伪涂装,但从轮廓大小来看,秦L整体的大小与A+级车相近。在车头处,大面积的进气格栅显示了其作为一台DM-i混动车型的身份,同时大灯组的内部形状和构造也变得更加精致。
在车身的侧面,秦L的线条要比秦PLUS更加舒展,溜背的幅度也有所放缓。在内饰方面,秦L的风格与海豹DM-i相仿,会比现款的秦PLUS提供更多配色上的选择。在动力方面,秦L有望搭载最新的第五代DM-i混动系统,大概率将采用海豹DM-i同款的底盘,未来将会作为秦PLUS的升级车型,同堂销售,定位A+级市场。
四、方程豹豹8、豹3:大型SUV和小型SUV
近日,网络上流出了方程豹品牌大型SUV豹8和小型SUV豹3的谍照。按照此前的规划,方程豹豹8将会是方程豹品牌的旗舰级SUV,定位全尺寸大型SUV,与仰望U8同平台,将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上市。
从图片上看,方程豹豹8的视觉效果更宽,同时还用上了更大的轮圈,车身四周的包围更加立体和硬派。车身的配色有几分科幻感。车身侧面平整光滑,采用了隐藏式的门把手设计,还有电子外后视镜,整体给人感觉有一种“2077赛博朋克”的风格。
接着是小型SUV方程豹豹3。目前方程豹豹3的爆料来自于官方的渲染视频和测试车谍照。从渲染图上看,方程豹豹3延续了家族式的设计,整体的设计凸显出硬汉风格,侧面的造型紧凑采用了尾部外挂备胎的设计。
目前方程豹豹3曝光的信息不多,但从家族系列的定位来看,与方程豹豹3定位最为接近的燃油车是铃木的吉姆尼。但希文认为,以方程豹豹3的体积而言,换做是普通的承载式车身是更能做好日常行驶舒适性的,方程豹可以适当的将越野场景的电机技术下放给方程豹豹3,也是一种品牌属性的传承。方程豹豹8让希文想起了前段时间长安发布的代号G318的硬派SUV,外观风格上都很相近。或许2024年一场硬派SUV之争正在酝酿,一触即发。
五、全新皮卡车型:比亚迪的首款皮卡,DMO平台打造
近日,在相关的专利网站上,曝光了比亚迪的首款皮卡车型,曝光包含了谍照和渲染图。有消息称,比亚迪皮卡系列将沿用方程豹品牌的非承载式底盘进行打造,将放在比亚迪的海洋网络进行销售。
从专利图上看,比亚迪的首款皮卡车型最亮眼的就是前格栅上“BYD”三个硕大的字母,这一设计看来是参考了福特的皮卡系列。包括车灯模组的造型和日间行车灯轮廓,都可以找到参考。比亚迪皮卡整体的线条方正,在后斗处还有和车身不同色的爬架设计,采用了悬浮式的车顶设计,上方保留了行李架。
内饰方面,可以看到皮卡车型的方向盘与方程豹豹5高度相似,像驾驶模式的选择旋钮也保留在了方向盘上。中间是一块比亚迪车型上常见的液晶屏幕,驾驶员前方保留了传统的仪表屏。动力方面,目前已知的消息是皮卡车型将会沿用方程豹豹5上的那套DMO系统,也就是1.5T发动机作为串并联混动发动机,加上前后两个电机的设定,系统综合功率505kW,最大扭矩760N·m。
以上就是目前曝光的比亚迪将在2024年发布的六款新车。我们从这些车型中能够看出,比亚迪正在往高端化和多元化发展,同时像是人民群众呼声较高的,提高入门车型品质的升级比亚迪也有在做。基于平台多车型开发的优势,比亚迪将在后续发布更多新车,2024年将继续会是比亚迪的产品大年。以上6款车型中,你认为哪一款车型最有希望成为爆款呢?欢迎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音速大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二、激战将开启,多家车企2024规划出炉
眼下,充满挑战的2023年已经过去,2024年已至,各大车企也计划在新的一年大展拳脚,尤其是自主品牌,在市场成绩不断飙升的情况下计划再接再厉,在今年大力推新车来冲高销量。目前,比亚迪、上汽大众、阿维塔、广汽丰田等车企都公布了2024年规划,今天我们分自主和合资两大阵营,看看这些车企具体有哪些新动作。
自主车企在新能源车领域强势崛起,其中比亚迪2023年全年更是以3024417辆的成绩坐稳了中国汽车市场车企销量第一、中国汽车市场品牌销量第一、全球新能源车市场销量第一的宝座。比亚迪旗下产品畅销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车型布局,海洋网、王朝网都带来了不少轿车和SUV车型,同时腾势品牌也布局了MPV产品,甚至有越野产品,多元化满足消费者的购车需求。
2024年也是比亚迪的产品大年、仰望U6、仰望U9、海狮07、方程豹豹3、方程豹豹8、秦L、全新皮卡,以及汉L、元UP、A级/A+级两款轿车、王朝网全新中大型MPV等新车都会正式进入市场。
从比亚迪的产品规划可以看出这个品牌对车型的追求是多而全,并且仰望和方程豹品牌的产品定位开始下探,仰望U6和豹3都能进一步降低成为这个品牌用户的门槛。同时,腾势D9在市场上打好根基后,比亚迪王朝也开始跟进带来全新MPV产品。更多新车型到来,比亚迪的市场竞争力也将会进一步壮大,可以预见2024年比亚迪的销量成绩也有望继续大爆发。
当然,全线铺开的产品策略对于企业的体系力是一种考验,作为销冠的比亚迪应该有实力支撑起多款新车同时研发、生产乃至后续的销售。但是买车君还是希望比亚迪各个品牌的车型少一些同质化设计,否则很容易让人失去新鲜感。
同样公布新一年产品规划的自主车企还有阿维塔,阿维塔科技总裁陈卓表示2024年新车规划计划推出6款新车,包括2款新产品(或纯电)和4款增程式动力车型。
其实从市场反馈来看,纯电动车的市场热度正在逐渐下降,市场增长幅度不断收缩。但包括增程车在内的混动车,市场销量增长率却在快速上升。原因不难理解,对于多数人来说,混动车相比纯电动车更加实用。
有大量的四线三线的城市,包括西北一些天比较冷,对纯电使用环境并不太友好。另外新疆这种三北地区,县和县之间的距离非常长,电池用户会有这种焦虑,而混动车可以解决这类问题。若阿维塔用上增程技术后,只要智能化、性能和舒适性配置不精简,那么有望吸引更多用户买单,甚至造车成本也会进一步下降。
要知道,中高端纯电车型不好卖是行业的一个实打实的现状。目前阿维塔的市场表现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去年12月只交付了6106台车辆。估计增程版本上市后有望进一步提升销量成绩。
再来看合资阵营的上汽大众,计划在2024年量产上市途观L Pro、全新帕萨特、新款Polo、ID.NEXT量产版和一款紧凑型SUV。由此可见,上汽大众仍然坚持在燃油车领域发力。
油车确实是上汽大众手上的好牌,旗下途观、帕萨特、朗逸等车型在产品力、品牌度、美誉度方面都有不错表现。目前汽车市场也是燃油占据主流位置,现在的燃油车规模大约会有700万辆左右。其中会有将近一半被BBA等豪华品牌瓜分,那么剩下的350万辆也许就会是合资品牌竞争的主战场,这能为上汽大众在油车领域的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坚守燃油车板块的同时,上汽大众也在新能源车领域持续发力,还计划带来ID.NEXT量产版,这也是上汽大众首款三厢纯电动轿车。这些新车的到来体现出上汽大众要在电动车市场站稳脚跟的同时,还要继续挖掘其在主流燃油车市场的成长空间。而在更早前,上汽大众也提出了“促油车、稳电车、上奥迪九字方针”,这在明年的产品规划上进行实践。
同样在新能源车领域发力的合资品牌是广汽丰田。早前丰田汽车公布了2024年品牌规划,今年丰田中国、小马智行、广汽丰田将成立合资公司,4月FCTS氢燃料电池工厂将投产,而在2024北京车展上,丰田将发布全新纯电动专属bZ系列车型。
此前丰田汽车计划到2026年前推出10款新款纯电动汽车,并将成立一个专注于纯电动汽车的研发和生产部门,计划到2026年量产150万辆电池动力汽车。丰田汽车表示将加快电池电动汽车的发展,未来几年将扩大在重要纯电动汽车领域的产品线。同时无人自动驾驶技术也在持续研发和投入应用,在北京两个机场实验点已可以见到丰田的两款车型进行无人自动驾驶接送服务,该技术在产品上的应用和拓展也将持续进行。
更多纯电动车和更多新技术的入场,将会进一步增强丰田汽车在新能源车领域的竞争力。而全新纯电动专属bZ系列车型的定位有望比现在的bz系列车型都要低,从而降低车系的价格门槛。不过现在新能源车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一款纯电动车仅有亲民的价格不够,还需要丰富的功能配置、贴心的服务和到位的营销。至于未来全新bZ系列车型进入市场后能激起多大的浪花,时间总将会给出答案。
目前公布2024产品规划的车企并不多。而从比亚迪、上汽大众、阿维塔、广汽丰田四家车企的规划来看,它们的共同点是在同时在新能源车领域发力,比亚迪依靠强大的品牌体系力,将在2024年发起一轮强劲的产品攻势,追求多而全。其它车企则是追求小而美,主要是带来1-2款新车型。此外在燃油车领域吃香的上汽大众也将坚守燃油车业务,持续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燃油新车型。那么在这些车企的产品规划中,你认为会有哪些爆款车型出现呢?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爱买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三、李想预判未来:2024年进入“彻底”智能电动车时代
在理想汽车2023春季媒体沟通会上,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对着仅仅5页PPT的内容脱稿演讲了整整105分钟,文稿整理出来超过了2万字。
那李想讲了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在他带领理想汽车在完成了“从0到1”这个过程之后,把这家公司将如何再“从1到10”这个阶段的发展思考结果、做了哪些判断,以及背后的为什么、面临什么挑战、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做了很全面细致的输出。
关于这场演讲的全文,已经有很多媒体进行了发布,而驾仕派则是将李想本人对理想汽车未来的预判、对行业的预判提炼出来,从李想的角度来看下一个五年、十年新能源车市场的发展逻辑。
首先需要理解的是,为什么说理想汽车现在已经完成了“从0到1”的过程,而迈向“从1到10”的阶段?
这个并不是李想随口说说,或者是他“觉得”到了这个阶段,而是有财务数据的支持。
理想汽车2022年第四季度财报中显示,“理想汽车第四季度的经营利润(扣除股权激励)超5亿元,达到5.687亿元,经营利润率为3.2%。此外,第四季度净利润为2.653亿元,季度自由现金流为32.6亿元,正向财务数据标志着企业已经逐步开始从初创阶段向更大规模转变。”
换句话说,在去年第四季度,理想汽车开始赚钱了——赚了2.65亿元,实现了卖车的自我造血,而不再仅仅是用融资来的钱。
“从0到1的时候,其实是要验证自己的生存能力,从1到10是把你验证完的东西发扬光大。”李想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说。
既然理想汽车已经验证了自己的成功方法,下一步就是如何扩大规模。
李想回溯最初2016年在做理想ONE立项的时候,就提出他们所有的挑战就两个,第一个挑战是充电难的问题,第二个挑战就是电池成本高。
“我指的充电难是替代燃油车的标准来开展充电,因为我们消费者没有任何义务,当我买一辆电动车以后,用户整个的体验、行使半径,效率是比燃油车下降的。所以,我们思考从完全替代燃油车的角度来看充电挑战。”李想解释说,同时因为电池是有核心贵金属的大宗商品组成,所以电动车卖得越好,比如说去年下半年开始更强的爆发性增长,就会变得越来越贵。
当时他和团队思考了三条路径:换电、增程和10分钟充够使用里程的“快充计划”。
在经过了一系列的讨论和排除之后,理想ONE选择了增程,“增程可以用更少的电池也可以把车重控制下来,还能够解决长途出行充电的问题,跟我们SUV更相符。”
其实李想已经不用再复述增程的市场前景,因为销量已经证明了用户的选择。
理想ONE成为月销过万的爆款,也就是让理想汽车完成“从0到1”的生存阶段,而现在迅速铺开的L9、L8、L7三款车型则是理想汽车把已经验证的成功发扬光大的过程。
按照理想汽车的说法,对于2023年第一季度展望再次给出指引新高,预计实现交付量52,000至55,000辆,同比增长64.0%至73.4%。
“往后看的2030年,我们仍然会坚持两条路线同时往前走,然后把增程效率做得更高,做得更好。另外一方面在整个高压纯电上做得更好,根据用户自己的需求提供两种选择。”
二、高压纯电和800V超充的新故事
“在过去的从0到1的阶段,增程帮我们站住了脚,让我们获得了一个可观的收入。”李想说,“这样的收入规模和收入的增长速度,能够支撑我们接下来全力以赴的去做好纯电。”
从2023年开始,理想汽车将开启一个新的领域,也将是一场新的攻坚战:高压纯电。
和外界的看法不一样,李想在思考纯电这件事情上并没有把纯电和增程对立起来,而是作为一个核心技术路线去认真洞察。
“无论是我们做的增程电动,还是做的高压纯电,其实第一个核心目都是解决充电的问题,当我们使用4C电池的时候可以做到10分钟充电400公里,当我们使用2C电池的时候可以做到20分钟充电400公里。”
李想认为纯电路线有两个核心问题:
1、充电桩的赚钱原理就像饭店,追求的是翻桌率,每天要做到六七单就可以收支平衡,但现在一般只有两到三单;
2、用户等待充电的时间成本太高,也造成了充电桩利用率低的问题,如果缩短到10分钟就能充一个足够使用的里程,那用户体验就基本上跟燃油车一致了。
“要想做到这件事情,其实有两个核心要素,第一个核心是必须用高压平台,用高压平台才能做到这样的充电速度。同时,高压平台第二个好处就是当我们使用碳化硅配合高压平台以后,再配合比较好的风阻系数,电池成本可以大幅的下降,效率可以显著的提升。”
按照李想的说法,现在销售最好的一款纯电中大型SUV大概是有100度电,做到600公里续航里程,但其实理想用800伏的高压平台配合更好的风阻系数以及碳化硅和整体效率的优化,大概用80度电就可以做到同样的续航里程,而车辆也会更轻,又因为车更轻了以后就可以减少铝的使用,单车成本下降大概在3到4万块钱。
“大家到时候可以看到我们推出的800V高压平台电动车,因为4C还有一定的选择性,大概可以做到跟增程相同的价格,这可能跟大家想象的不一样,因为今天大家都认为800V碳化硅会带来一个更贵的价格,其实不是,它可以节省非常多的成本。”
据李想透露,理想汽车在纯电平台上也会有一些像碳化硅功能模块、三合一电机这样的自研技术。目前实测的结果就是:跟同样的400V的主流IGBT相同驱动方式的产品相比,理想的纯电动车大概可以节省15%的电池电量。
换句话说,在今年年底推出的理想首款纯电车型,在有着和理想L9同样尺寸、配置的前提下,可能价格也是相同的。
关于随着高压纯电产品推出来的高功率快充站如何来铺设的问题,李想也已经做了思考。
“我们认为如果我们要推出电动车,充电桩对我们而言它是产品,不是服务,充电桩是产品本身。如果我们提供4C,但是没有4C的完善充电网络,那其实就相当于我们买了一部4G手机,但还仅有2G网络,所以我们认为它属于产品本身的事情,大家完全不用担心我们铺设充电桩的速度和决心,因为背后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贵。”
李想现场做了一个测算:一个高速公路上的超充站能拉到的大概是640千伏安到800千伏安的电量;如果是这样的一个库电容量,由于普遍会做3+1的站——1个480千瓦充电桩配合3个250千瓦充电桩;如果到2025年一共建设3000个超充站,总共花费是100亿元,但是还可以分摊5年,而理想则是一个年收入千亿规模的企业。
“其实成本比大家想象的低得多,比建一个工厂便宜多了。”李想很坦然。
那到底理想汽车又准备如何规划高压充电网络呢?李想提出了不同场景的解决逻辑——家里用慢充,城市用快充,高速用超充。所以理想汽车认为在城市里建超充比较好的方式,其实是建在加油站的附近,比如在环线上建,哪里有加油站,哪里就应该建超充,还有就是高速沿线覆盖。
“而且我们建的超充也会给其他品牌的800伏车型共享,保证每个其他友商的车也能跑到很高的效率上。长期来说我们认为,以正常的收费价格而言,超充体系跑顺了以后,肯定是不赔钱的,至于赚多少钱还是看自己的运营本事了,但至少不赔钱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某种程度上,他的这番回答也是对之前蔚来方面提出的“希望友商也要多建充电桩”的回应。
ChatGPT,无疑是现在整个行业最热的词汇。但是对于汽车行业来说,ChatGPT和DALL-E背后的大型语言模型与预训练模型,所带来的颠覆性却依然没有被传统车企所重视——甚至说“察觉”。这些传统车企还是在大而化之的使用AI、超算的营销词汇,却并没有真正在人工智能上大幅投入。
然而在理想汽车这次的沟通会上,人工智能已经被拔高到企业愿景的层面:“2030年,(理想汽车)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以至于至少有接近万字的演讲内容是围绕“科技:智能电动车的人工智能革命”这一主题来展开的。
“很多人说我们在人工智能方面比较小心翼翼,但其实我们是长期在这方面做深入的感知,确定这条路线可行以后,我们就会All-in来做。我们真正对核心的智能驾驶的自研投入,是从特斯拉把大概的逻辑模型跑通以后,才开始正式投入的。”李想的这番话可以说是给理想汽车今后7年的投入方向写下了注解。
李想所提及的“特斯拉逻辑模型”,其实就是以特斯拉在自动驾驶算法高级总监Andrej Karpathy带领下推出的FSD,开始用影子学习、大模型训练这类技术摆脱原有的“辅助驾驶白盒子”模式,让机器自学习。
“什么时候智能电动车才真正智能?终端不算智能,终端只是延续了手机的功能,为什么延续手机功能?因为安卓构建了一个非常好的生态,消费者不是为了用安卓,而是为了用安卓背后的生态,因为里面有地图的生态、娱乐影音的生态、大量应用软件开发者的生态。但是我觉得真正属于智能电动车的变革时代要从真正2.0能跑动开始。”
“我自己做了一个预测,我认为这个时间点,尤其是对于中高端车,会出现在2024年。真正的基于大模型,基于BEV技术(Birds Eye View)实现的城市NOA……一个是城市里面60%以上甚至80%以上的车交给这个功能来开,而且安全性也没问题,除非别人违章。哪怕出现肇事,大概率也都是小的刮蹭。这时候就会产生一个巨大的变化,正如消费者买了一幢20-30层的楼房一样,有电梯没电梯是根本差别。”
这两段话,应该是李想在这次沟通会上给出的最重要的内容和观点。他认为,2024年以后,至少中高端车,如果不能提供城市NOA就会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了——彻底进入智能电动车时代,否则永远只能卖非智能的电动车。
1、使用Orin计算平台的这些企业,基本上都会在今年四季度的时候交付最早用于测试的NOA(基于大模型的)。他个人认为到今年年底,大部分头部企业能够做到2021年年底特斯拉的水平,到2024年的时候,大家普遍能做到2022年底2023年初特斯拉在北美的水平。
2、理想汽车不会提供基于原来的方式做出的城市NOA,不会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标定,理想提供城市NOA的时候,就会提供这种基于大模型的全部城市覆盖的NOA功能。
这也对应了理想方面之前的信息:计划在第四季度,理想AD Max开放城市NOA的早鸟用户内测。
而关于在AI的投入方面,理想汽车没有进一步披露。但是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显示:理想汽车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季度研发投入20.7亿元、全年研发投入67.8亿元;2022年全年研发投入翻倍,同比增长106.3%,全年费用占比15.0%……
换一个角度看,按照李想表示的千亿规模、10%以上的研发占比,那么之后理想汽车的研发费用可以达到百亿元级别。这一水平相当于联想、滴滴这些互联网公司在2021年的研发投入水平,而再往上则是小米的130多亿元研发投入。
在沟通会上,除了关于技术路线和企业愿景方面的全面阐述,李想和高管团队也针对当前的市场竞争态势做了广泛的沟通,虽然内容有限,但也对认知2023年新能源车市场有很大的帮助。
李想坦承一季度市场很困难。困难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12月份透支了今年的销量,第二个是行业里面的两个头部企业打价格战,这就影响了整个车市的发展。并且李想认为今年全年整个市场都会承压,无论是新能源市场还是整个乘用车市场。
好在理想汽车是比较幸运的,一是第二代产品的竞争力比较强、在同价位的产品力领先比较多;还有就是理想L系列受益于特斯拉降价——特斯拉主动让开了30万元价位——就拉动了很多新的用户进场。
“这是我们做得比较好的地方,也是一个幸运的地方,但我认为不会一直幸运下去,还是得做好各种准备。”李想本人说。
2、理想汽车在今年会进入一个“开始关注市场份额”的阶段。
理想汽车CFO李铁就认为,如果商业、供应链和组织能力更强,以理想L系列现在的产品力、产品给用户带来的用户价值,其实应该可以有更大的市场占有率。
“无论是电脑还是手机,承压的状态下,当全球出货量下降的时候,就是头部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时候。”李铁说,“(理想)在去年30到50万级SUV市场拿到差不多9%的市场份额。接下来我们想拿到20%,20%是什么概念?就是Leading Brand。”他所指的Leading Brand就是市场的前三名的位置。
“你要想成为一个留在牌桌上的汽车企业,基本上你要有几千亿的收入,你要想成为世界头部的企业,基本上是要有上万亿收入的。那么这样的收入规模怎么来经营?这就变得很关键了,不能永远靠融资……当车最难卖的时候,比如遇到经济危机,车最难卖、融资也根本融不到的时候。”李想很清晰的解释了毛利率对于汽车公司的重要性。
作为智能电动车企业,理想方面认为一个健康的门槛是20个点毛利率,研发投入基本上在10个点以上,销售管理费用做得非常好也要7到8个点,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还有资本的投入,比如建工厂。而他们观察到,目前除了理想,还有特斯拉是超过20个点,比亚迪加上经销商的费用也是超过20个点,这是比较健康的。
“否则怎么投研发。不能说资本市场好的时候投研发,资本市场不好就收缩研发,汽车不是这样的,汽车做任何计划都应该是五年以上的周期,所以毛利率是这里面的关键点。当然,毛利率越高企业经营难度越大,毛利率越低越容易,负毛利率相当于送钱,是最容易的。”李想补充说。
4、想抢夺BBA用户就要保证大概10%-15%的量是现车。
这个逻辑有点反认知,因为之前都认为新势力是采用订单制,先订车后交付。但现在市场上也能够看到理想汽车有了一部分现车,是不是意味着理想的订单厚度不够了?
对此,李想专门做了解释:现车其实从2022年就开始就有了,原因是理想方面发现,打入40-50万元市场,以及在30-40万元区间提供两款车的时候,他们会抢BBA的存量市场,这是一种零和博弈。这时候用户买BBA,几乎这个价位百分之百有现车,而有相当一部分用户群来的时候就是要买现车的。
所以理想汽车从去年就开始,保证大概10%-15%的量是现车,这些用户没有那么在意非得要什么样的颜色、什么样的配置,而是更希望马上就能把车开回家,“当然现车并不是直接放到门店,而是放到“省级大区”,每个大区根据用户的需求,配一定的现车”。
李铁对此也做了补充,如果想实现20%的量是现车,整体上来讲就需要管理运营重心下沉,以省为单位管理所有城市,因为省跟省之间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配现车的决定权就给到“省级大区”。
理想方面发现,越往一线城市,就越会发现有店长抱怨说,他每天会流失很多客户——他们就是走进来问有没有现车,没有就走了。“你不能挑战大家的常识,虽然你跟他说特斯拉也是这样,但反正就是有一些人进来就走了,所以我们就开放(现车销售)这个权利给他们。”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驾仕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