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对联2024(米芾诗词作品)

米芾对联2024(米芾诗词作品)

哈喽大家好,假如您还对米芾对联2024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米芾对联2024的知识,包括米芾诗词作品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米芾行书集字对联11副精编版
  2. 有没有关于苏轼、米芾这类大家的对联
  3. 米芾对联:瘦影在窗梅得月,凉云满地竹笼烟

一、米芾行书集字对联11副精编版

1、米芾行书集字对联11副,来源:广西美术出版社《历代名家碑帖集字大观精编米芾行书集字对联》

2、米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因他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宫”。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

二、有没有关于苏轼、米芾这类大家的对联

(此联自题,如一幅《雪梅风竹图》。上联从视觉入手,着眼于一个“白”字,雪色晶莹,梅花皎洁,雪梅相映,谁道“梅段逊雪三分白”,直是“梅雪争春未肯降”。联语以“雪映白梅梅映雪”一句来描绘是很合适的。虽写静物,但一个“映”字使静物动态化了。古人常以风竹并咏。下联以竹的姿态本婀娜,而绿竹当风,摇枝翻叶,究竟是风摇竹,还是竹摇风?联语用“风翻绿竹竹翻风”妙句,让两物互动,相得益彰。以两下“翻”字,突出了绿竹枝叶摇曳的舞姿动态。全联复字重叠、回返往复,写出了雪映梅、梅映雪,风翻竹、竹翻风的无穷意趣。)

——米芾题江苏省镇江北固山海岳庵

(海岳庵在北固山西麓,为米芾所建,毁于明朝末年。上联“卫公”,指唐朝政治家李德裕,会吕年间受封为卫国公,塔建在甘露寺前,原为石塔,唐末曾遭火焚。唐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镇江富户焦紫出资铸造铁塔,但人们仍然习惯称卫公塔。)

〖襄樊米公祠〗襄樊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汉江两岸,分为两大部分,江南为襄阳,江北为樊城,中以汉江大桥和长虹大桥相连。当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襄阳古城保存完好,景点众多。米公祠,原名米家庵,位于古樊城西南的汉江北岸柜子城上,隔汉水与襄阳小北门相望。始建于元朝,明末毁于战火,现存全部建筑系清康熙至雍正年间重建。它是纪念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书画大师米芾而修建的祠宇。米公祠同三部分建筑群体组成,中轴为主体建筑亭、拜殿、碑廊、宝晋斋、仰高堂,总占地面积为1.2万余平方米。祠内碑廊有米芾手书法帖11卷35方,另有孙过庭、黄庭坚、蔡襄等人手迹刻石100多块,以及当代著名书法家为米公祠留下的墨迹石刻三十多块。这些书法精品,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每年吸引着大批中外游人至此参观,弘场了我国古老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拜殿、宝晋斋内悬挂的匾额、楹联琳琅满目,“颠不可及”、“妙不得笔”等,是后人对米芾书画及人物性格的高度评价。中轴两侧为东西石苑,苑内亭、台、榭、廊高低错落,参差有致,游鲁满塘。米芾绘画创制了“米氏云山”,他创作的山水画因其有独特的气韵,人称“米家山水”,开创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史上的先河。因执导《顽主》等影片而蜚声海内外的当代著名电影导演米家山即是米芾的后裔,他的名字“米家山”,即是取其祖米芾的“米家山水”画之意。

(联语化用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诗意,由夜景写到昼景。上联取“小楼听雨”镜头,描绘在这般春情雨意中刻烛吟诗,限时完卷,显出横溢的才情和遗飞的逸兴。下联取“垂帘看花”镜头,烘托出永昼无人,隔帘欣赏落花的雅趣,体现出一种朦胧的意境美。全联对仗既工而含无穷的韵味。“听”、“刻”、“看”字虽平常而能传神。)

(上联“孟鹿门”,指唐代诗人孟浩然,湖北省襄阳人,早年隐居鹿门山。下联“苏黄蔡”,指苏轼、黄庭坚、蔡襄,与米芾合称“宋四家”。“颠”,米芾因平日举止有“三癖”,故人称“米颠”。)

====================================================

〖无为米公祠〗米公祠原名宝晋斋,但于无为县城西北隅,为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知无为军时所建。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至大观元年[1107年],米芾知军无为。他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时人感其德政,在他去世后,于米公军事家邸的旧址建米公祠以纪念。米芾崇尚晋人书法,“宝晋斋”是他得到晋王羲之《王略帖》、谢安《八月五日帖》、王献之《十二日帖》墨迹后自题的书斋名。原斋毁于兵火,后经多次重修。现米公祠内收藏的晋唐以下历代名家碑刻150多方,主要是刘秉璋任江苏按察使时携带至无为的。此后无为县文物管理所对碑刻进行整理编撰,第一卷《宝晋斋碑帖》已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发行,其他的正在着手准备陆续出版发行。

(此联与题湖北省襄樊米公祠相同,董其昌原先是题鄂祠还是题皖祠,已无从考究。如关庙、孔庙联等,多有相同者,可视为该人祠庙之通用联也。)

====================================================

〖镇江南山米芾墓〗南山风景区位于镇江市南郊2.5公里,全区东起镇宝路,南至官塘桥,西迄小九华山,北达林隐路,总面积18平方公里。景区内层峦叠嶂,山青水秀,泉涌溪流;亭台楼阁,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南山风景区属宁镇山脉丘陵低山地貌区,主要有招隐景区、竹林景区、文苑景区、鹤林景区、回龙湖景区、八公洞景区、九华山景区。南山景区山不高却深邃,水不多而通幽。北宋书画家米芾誉之为“城市山林”。山上有松、杉、竹、栎等树木早春160余种,林间有黄鹂、寿带、画眉等鸟禽70余种,数目与种类之多,居沪宁没线风景之首。米芾墓在鹤林寺西南面的黄鹤山,占地一亩,从山角到墓填充有60级台阶,分四段,平台三座。墓地前有石坊,墓碑是米氏后裔米万钟所书。墓外围用石砌成,直径4米。周围翠柏苍绿,墓前竖石碑文。米芾特别喜爱镇江的山水,在此作画数十年,先后建造了三处住宅。北固山下的海岳庵,千秋桥畔的西山书院,南郊鹤林寺旁题为“城市山林”的精舍。米芾56岁病逝在淮阴军官邸,其子米元晖遵照遗嘱,归葬于鹤林寺前。“山荒樵径十三松,米老孤坟此地逢”、“断陇牛羊青草卧,残碑风雨绿苔封。”、“五洲烟雨南宫笔,千里江山北固诗。”这是后来人们对米芾的悼念及赞扬。

——佚名诗联题江苏省镇江南山米芾墓

——佚名题江苏省镇江南山米芾墓

(在入南山途中,有一高大巨石牌坊,横额为“宋戴协禺高隐处”,下有“招隐”二字,石牌坊的中间两根石柱上镌有楹联一副:“读书人去留萧寺;招隐山空忆戴公。”上联是说梁帝之子昭明太子萧统曾读书于此,完成了编纂《昭明文选》巨著的千秋大业。下联是指戴禺隐居山中。在石牌坊外侧面的二石柱上,是后人补刻的原有此联。上联是指米氏父子在此开创了“米家山水”画派,下联是说戴禺的事迹。一座石坊上的两副柱联,却道出了南郊风景区历史上的三位名人,可称精妙。戴禺,字仲若,是南朝著名音乐家,不仅擅长丹青,在雕刻上亦造诣很深,更精通丝竹,会作曲,其作品流传甚广。昭明太子萧统[501-530],字德施,南朝兰陵[今常州]人,梁武帝长子,他性爱山水,聪慧好学,喜欢诗书,少时曾从政,政绩深间民间称颂。后游学南朝各地,最后定居招隐山。在其读书期间召集天下文学名流在增佛阁编辑《文选》30卷,即著名的《昭明文选》,这是我国的第一部韵文、散文合集,对后代文学有重大影响。太子未及即位而卒,享年未满30岁,谥昭明。)

——佚名题江苏省镇江南山米芾墓

——佚名题江苏省镇江南山米芾墓

三、米芾对联:瘦影在窗梅得月,凉云满地竹笼烟

1、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史传说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他六岁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确实是个早熟的怪才。在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另一方面,他又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为后世许多画家所倾慕,争相仿效。他的儿子米友仁,留世作品较多,使这种画风得以延续,致使“文人画”风上一新台阶,为画史所称道。米芾究竟以书为尚,还是以画为尚,史家各有侧重。

2、米芾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收藏宏富,涉猎甚广,加之眼界宽广,鉴定精良,所著遂为后人研究画史的必备用书。有《宝章待访录》、《书史》、《画史》、《砚史》、《海岳题跋>等。《宝章待访录)成书于元佑元年(1086)八月,分为“目睹”“的闻”两大部分,所录八十四件晋唐品,开后世著录之先河,影响颇大,甚至有专门模仿此书体例的论著,如明张丑撰《张氏四表》。《书史》则更为详实,为后世鉴定家的依据之一。《海岳》一书主要叙述自己的经验心得,十分中肯。该书一般认为是后人辑录米论而在成。

关于米芾对联2024,米芾诗词作品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