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师范学院(汉江师范专科学校)
今天给各位分享江汉师范学院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汉江师范专科学校进行解释,假设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江汉师范学院在哪里个城市
1、江汉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学校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
2、2001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原江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武汉教育学院、武汉市职工医学院四校基础上合并组建新江汉大学。2002年6月,学校整体搬迁到国家级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3、学科门类丰富,百家争鸣,兼容并包。学校拥有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开设 75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
4、学校主校区东濒长江,北临汉水,是“高山流水”千古佳话的知音故里。校园环境优美,碧波荡漾的三角湖环抱满园苍翠,清源河长虹核誉卧波映带学府黉舍。逗档
5、这里四季分明,花果飘香。春有桃李芳华,草长莺飞;夏有莲叶田田,清香四溢;秋有红枫金菊,流光溢彩;冬有寒梅暗香,粉妆玉砌。
6、截至2020年6月,学校总占地面积约2000亩,校舍建筑面积近80万平方米;设有18个二级学院,75个本科专业。
7、同时校学术委员会主任谢先启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多次改指段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工程爆破领域学术水平国内领先、世界一流。
8、拥有1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2个省优势特色学科群、5个省重点学科、13个市重点学科;以及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5个、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9个等。
二、江汉大学实验师范学院的历史沿革
江汉大学实验师范学院的前身之一是原武汉市第二师范学校,具有九十余年的历史。它源于1906年张之洞创办的两湖总师范学堂。解放前,几经变迁,逐渐演变为湖北省立武昌师范学校。
1913年两湖师范学堂改称湖北省第一师范学校;1927年湖北第一师范并入湖北省立第一中学,改称省立一中师范部;1929年师范学校独立,湖北第一师范改称湖北省立师范学校,同时,改六年制为三年制,招收初中毕业生;1938年湖北联中成立,湖北师范西迁恩施,改称湖北联中建始师范分校,校址在建始县城西七里坪;1943年建始师范改称湖北第九师范学校;1946年学校复迁武昌,改称湖北省立武昌师范学校,直至1949年解放。
这一时期学校隶属湖北省教育厅,内部设有训育处、教务处和总务处;曾办有简师和普师。1923年董必武同志曾在湖北第一师范任教,并于次年任训育主任;陈谭秋、赵辛初等革命志士曾在该校学习和进行革命活动。1949年5月武汉解放。省人民政府接管后,将原湖北省立武昌师范和一女师、二女师、童子军师范一起并入湖北教育学院,成立附属师范学校。
1951年附师“一分为三”,有二部分分别在武昌成立了湖北省幼儿师范学校和艺术师范学校,而普师则迁至汉川县喻家集,成立湖北省实验师范学校。1951年—1956年,学校隶属湖北省教育厅,内部设有党支部,实行校长负责制,党支部起监督保证作用,中层机构设有教导处、总处处和团委。
1956年夏,学校由汉川迁至武昌付家坡现在校址,并接收了洪山区新建的一所小学为湖北省实验师范附属小学。1957年湖北省实验师范学校由湖北省教育厅移交给武汉市教育局领导,学校成立了党总支,行政机构未变。
1962年湖北省实验师范停招师范生,改办高中。1964年武汉市教育局为增设红旗三中(现武珞路中学),划去学校土地30亩,另归还相邻的洪山区向阳大队20亩,使学校原有占地面积130余亩缩小为80余亩。1965年“四清”运动结束后,武汉市教育局决定将武昌幼儿师范(校址在现阅马场中学)与湖北省实验师范合并,迁至实师校内,实行一个领导班子,两块牌子的体制。学校内部增设了政治处。1965年学校从参加高考学生中招收了语文、数学一年制大专班各6个,培养初中教师,此时,学校有教职工约160人,幼师、普师、大专学生1000余人。1966年—1969年十年动乱期间,学校遭到严重破坏被迫停课。1970年学校复课,招收初中班。
1971年恢复从家村下乡知识青年(含少数农村知青)中,经过推荐,招收师范生,一次就招收了1000余人,1972年学校扬名武汉市第二师范学校,附小也随之改名为武汉市第二师范附属小学。
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学校建立党委。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后,学校又从中、高考学生中招收师范生,并逐渐增加了面试的要求。1977年曾以武汉分院的名义招收了高师专科生(系中文和数学专业),培养中学教师。同年,上级发文认定学校属县(团)级。
1977年—1982年,这一时期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撤消政治处设立办公室。学校除主要为全省培养和培训小学、幼儿教师外,还承担了少数初中教师的培养、培训任务。1983年湖北省恢复重建省属武昌幼儿师范学校,武汉市第二师范学校从此一分为二。学校校园占地面积因而缩小到42.2亩。同年,学校学制由三制改为四年制,以后经过改革又改为“三、一”分段制。1985年经武汉市教育局批准,增设了中师教科处和师训处,分别担负全市中师的教学管理、指导、科研和各区(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学管理、指导工作。1987年上级核定学校教职工编制为210人。
1989年学校为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成立了政教处。从此学校内部行政组织机构就设有5处1室1科,即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教科处、师训处、办公室和保卫科。
1983年—1991年,这一时期学校主要为武汉市培养培训小学和幼儿教师,也先后为襄樊、宜昌、沙市培养了部分小学、幼儿教师,同时承担了中师教科研和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的任务。成为武汉市中师三个中心,即教科研中心、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和资料中心的重点师范学校。1992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在湖北省率先试办小教大专班、成为全国17省、市28所师范办小教大专班的试点学校之一。
从此,学校由培养中师程度的小学教师向培养具有专科程度的小学教师的方向发展。1994年国家教委师范司组织的中师联检团对湖北省中师进行检查后,评价武汉二师是一流的师范学校,称武汉二师是现阶段全国中师的又一所窗口学校。
此时,学校已有32个班的规模,学生1300余人,正式教职工211人,其中专、兼职教师147人(高级讲师45人,含特级教师3人,市管专家1人,讲师52人,助理讲师44人)。1999年学校开始从高考中招收专科生,学制三年。
武汉市第二师范学校,50余年来为基础教育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从1949年到2001年已向社会输送各类毕业生近20000人,分布在湖北省各地和武汉市的许多学校,多数已成为教学骨干,不少人已成为知名教师或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领导。
三、江汉师范学院在哪儿
江汉师范学院位于中国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江汉路1号。
江汉师范学院地处美丽富饶的中华水乡江汉平原,原名襄樊教师进修学校,现学校占地800余亩,开设50余个本科专业,涵盖教育、文学、工学、经济学、农学、艺术学、体育学等9个学科门类。学校现有在校生23000余人,教职工总数1500余人,其中专兼职教师800余人。
江汉师范学院注重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紧紧抓住学科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需求,形成了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互相渗透的良好局面。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奋斗目标,努力为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江汉师范学院秉承“爱国、贤明、勤奋、诚信”的校训,倡导“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风;提倡“马兰屯精神、新长征路劲步”的特色文化和“致力于实现社会需求的回报”为价值导向的社会服务理念,为推进地方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江汉师范学院的建筑传承了江汉文化的特色,建筑色调以青、白、红为主,建筑造型多以中式民居的建筑风格为基础,从而使校园听起来更具有文化气息。校园的鸟瞰图很像桃花扇一样的形状,与江汉水乡的美景以及学校“浓缩江汉文化,振兴民族教育”的办学思路相符合。
江汉师范学院在新建建筑方面,注重现代建筑设计的融合,从硬件设施、装备齐全、设计风格等多个方面提升了学校的建筑品质。特别是教学楼、实验楼等功能建筑的建设,均采用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不仅满足了教学科研的需要,还提升了校园的形象和文化品位。
江汉师范学院的校园环境综合良好。平衡协调的规划和设计,凸显了博大、和谐、文化和谐的格局。同时学校亦注重空间风格的绿化,通过阶段性的绿化实现学校的绿化进程,达到仿自然景致、富有文化气息的成效,让江汉师范学院的校园环境更加安逸与美丽。
以上信息来源于江汉师范大学官网。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